专家建言北交所高质量扩容

4月8日,在202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中小企业节上,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永春表示,北交所开市一年多以来,重点围绕产业链、创新链、培育链,已经初步形成了全链条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市场体系。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186家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占比超四成,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,部分公司在补链、延链、强链上持续发力,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,实现进口替代,或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专利。

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北交所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,企业的专精特新属性是北交所上市申报和一二级市场估值的加分项,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来北交所上市,也不断提升着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整体质地。


(资料图片)

直联审核机制 实现上市效率更优

“北交所建立了直联审核机制,打通市场培育、挂牌审核、公司监管和上市审核全链条,对有意向的优质公司实行归口管理,实现上市效率更优。”李永春表示,目前企业从受理至过会平均133天,最短耗时37天。北交所累计融资379亿元,平均每家公司融资2亿元,用主板一两家大中型企业的融资金额支持了近2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,为这些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。

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对记者表示,北交所一级市场的审核快捷高效,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,覆盖面较广。部分公司已发展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,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、增强经济活力与韧性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通过已披露的2022年年报数据可以看出,北交所专精特新企业聚集,创新驱动业绩提升。例如,射频同轴电缆组件供应商富士达主导制定IEC国际标准,在射频同轴电缆组件领域保持着国际技术领先地位,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.02%,净利润同比增长40.10%。

为进一步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,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、合伙人常春林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加强交易所、地方政府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的联动,通过建设服务基地,加大培训力度,加强对创新性中小企业的培育。不断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北交所上市的生态服务圈,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能力强、服务质量优的第三方服务机构。

提升北交所流动性 市场容量问题需关注

“流动性水平是资本市场的灵魂。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将改善流动性水平。流动性水平提升了,企业的估值就会提升,企业的融资能力就会进一步增强。”李永春说。

高质量扩容对投融资两端动态平衡也提出更高要求。渤海证券做市业务负责人张可亮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北交所是新的市场,大量的专精特新企业可以保证发行端稳定快速供给,投资端的逐步引入将是监管层的重点工作内容。

诸海滨也认为,虽然一级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成效初显,但二级市场中上市公司再融资估值过低,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少,市场容量问题需要关注。

“当前流动性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北交所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因素。”张可亮分析称,其原因有多方面,一是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的路径依赖;二是北交所市场容量有限,存量公募基金体量大,一旦大量进入北交所市场,或出现流动性泛滥等问题。

为此,诸海滨建议,北交所需要加强对专精特新公司挂牌、上市、再融资、信息披露等业务指引。同时,还应加大宣传力度,尽快设立专精特新指数。

4月7日,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“关于印发《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的通知”提出,加快提升证券市场功能,推动北京证券交易所高质量扩容,着力培育标杆上市公司,支持其开展政府债券交易,丰富REITs等交易品种,推动与境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。

目前,北交所投资者开户总数已超过550万户,600余只公募基金正参与市场。

李永春表示,下一步北交所将坚守市场定位,尊重市场规律,持续提升市场功能,努力打造有品牌影响力的一流交易所,更好助力科技、资本、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。

关键词: